桂香漫過窗臺時,檐角的月亮又圓了。這輪從《周禮》里升起的月,曾照過唐代酒肆里“舉頭望明月”的詩人,映過南宋臨安城“玳筵羅列”的賞月軒窗,如今又懸在都市的樓宇間,把清輝灑進(jìn)高鐵車窗、手機(jī)屏幕,在古今交織里,續(xù)寫著“圓”的故事。
案頭的月餅早沒了古時“金花”“芙蓉”的雅名,卻盛著更鮮活的人間滋味。廣式月餅的流心奶黃裹著嶺南的甜潤,蘇式鮮肉的酥皮咬開是江南的鮮,滇式云腿里藏著云貴的咸香,就連冰淇淋月餅都裹著年輕人鐘愛的清涼。可切分月餅的動作從未變過,一家老小圍坐,刀刃劃過餅皮的瞬間,仿佛把月亮也分進(jìn)每個人的掌心。就像古人分食月餅盼團(tuán)圓,如今視頻通話里,母親舉著半塊月餅笑著說“你吃一口”,屏幕內(nèi)外的月光,便成了最暖的牽連。
賞月的意趣也在變。古時帝王“秋夕月”的祭典,成為今人陽臺上的一杯清茶、幾句閑談;文人筆下“銀漢無聲轉(zhuǎn)玉盤”的景致,如今能通過“嫦娥”探測器的鏡頭,看見月壤上的環(huán)形山??商ь^望月的心境依舊,遠(yuǎn)方的游子對著月亮發(fā)了一條朋友圈,定位在北上廣深,評論區(qū)里父母的一句“家里月亮也很圓”,便把千里之外的思念,揉進(jìn)了同一縷月光里。
最動人的還是團(tuán)圓的模樣。唐代的游子寫“今夜月明人盡望”,愁的是“不知秋思落誰家”;如今高鐵票根上的地名再遠(yuǎn),一通視頻電話就能讓笑容與月光同框。有老人在村口盼著,手里攥著給孫輩的桂花糖,就像當(dāng)年盼著遠(yuǎn)行的兒女;年輕人帶著城市的伴手禮回家,推開門的瞬間,所有奔波都值得了。桌上的餃子冒著香氣,父母的皺紋里,盛著比月亮更暖的光。
月亮慢慢爬過中天,把影子拉得很長。這輪月照過千年的悲歡,卻始終明亮如初,因為它懂人間最珍貴的,從來不是圓滿的月亮,而是期盼團(tuán)圓的心意。就像月餅會變味,賞月的方式會變,可“千里共嬋娟”的念想不變,父母盼歸的目光不變,那藏在月光里的溫暖,早已成為刻在我們骨子里的浪漫。
風(fēng)又送來一陣桂香,月光落在窗臺,像撒了一把碎銀。此刻無論你在何方,抬頭看看月亮吧,它正把你的思念,捎向牽掛的人身邊,也把千萬個小家的團(tuán)圓景象,拼成了人間最圓的中秋。(龍鋼公司 高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