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夜零點的軋鋼廠,秋雨淅淅瀝瀝敲打著廠房頂棚,與輥道運轉(zhuǎn)的轟鳴聲交織成獨特的夜曲。雨霧裹挾著涼意滲入廠區(qū),鋼坯散發(fā)出的熱浪卻穿透雨幕,在軋線旁蒸騰起朦朧水汽,給即將開啟夜班的他們,裹上一層濕熱的“戰(zhàn)袍”。
一秒同頻
車間內(nèi),加熱爐的熱浪裹挾著金屬氣息撲面而來,與輥道運轉(zhuǎn)的轟鳴聲交織,加熱爐工薛國棟接過雷文鵬遞來的巡檢記錄,指尖剛碰到紙頁,便聽雷文鵬沉聲說道:“鋼坯溫度差10℃,成品抗拉強度就可能不達標,今晚雨大,更得盯緊參數(shù)。”
爐內(nèi)通紅的鋼坯如蟄伏的火龍,緩緩?fù)葡蜉伒?。薛國棟緊盯屏幕,指尖懸在微調(diào)按鈕上,掌心沁出了薄汗。突然,加熱一段溫度曲線小幅上揚,他與雷文鵬幾乎同時動作,雷文鵬俯身快速記錄數(shù)據(jù),而他精準按下降溫按鈕。沒有一句交流,卻像共用一套神經(jīng),瞬間將異常掐滅在萌芽狀態(tài)。這份無需言語的同步,是無數(shù)次共同堅守打磨出的默契。
百秒競速
“停!換輥!”凌晨三點,二號臺急促的指令劃破嘈雜。師傅瞬間按下停止過鋼號,與此同時,徒弟張?zhí)傩酪炎テ饻y量工具沖向備輥區(qū)。他們沒有提前溝通,卻像早已約定好一般,腳步中透著相同的急切。
“量輥徑,差1毫米都不行。”師傅曾經(jīng)的教導(dǎo)在耳邊回響,她蹲在備輥區(qū),按照“確認3遍”的要求,反復(fù)核對軋輥信息后,才將卡鉗穩(wěn)穩(wěn)卡在輥徑處,視線與刻度線精準對齊。鋼尾通過精軋區(qū)域時,拆油管的老張彎腰俯身,關(guān)水閥的小趙腳步利落,張?zhí)傩绖t守在機旁操作箱前,目光牢牢鎖定王班長的手勢,等待下一步指令。
新軋機被緩緩吊起,落在底座上。軋機移動的瞬間,她緊盯操作按鈕,王班長手臂上揚,她便加快推動速度;他手指微屈,她便立即微調(diào)方向,輕按按鍵,軋機精準到位,出口與跑槽對準的剎那,王班長豎起大拇指。這次換輥,比上次快了將近2分鐘,這短短的100多秒,是他們用動作代替語言、用信任填補間隙的默契。
千秒守序
當“加熱爐,連續(xù)、連續(xù)……”的指令傳來,所有人懸著的心終于落下。看著鋼坯在軋機中逐漸變細、成型,化作一根根泛著金屬光澤的螺紋鋼,車間里奔跑的身影緩緩放慢腳步,他們相視一笑,眼里滿是安心,這是并肩闖過難關(guān)后,無需言說的慰藉。
凌晨三點十五分,生產(chǎn)一切正常,“剪切12米定尺”的指令傳來。三號臺精整操作臺劉朵手指在操作盤上翻飛,按鍵敲擊聲清脆利落,鋼材從冷剪機里出來時,切口平整得像用尺子量過一般,A區(qū)的9米鋼捆、B區(qū)的12米鋼捆整齊地堆在輥道旁。“3號臺,A區(qū)打包機故障,打包速度減慢,多剪12米定尺。”緊急指令打破了節(jié)奏,她的手頓了一下,瞬間按下“定尺切換”鍵;4號臺室外操作人員心領(lǐng)神會,立即將12米鋼坯全部放至B區(qū),只留少量9米鋼坯在A區(qū)打包,保證生產(chǎn)不中斷。幾分鐘后,“打包機恢復(fù)”的消息傳來,生產(chǎn)線重回正軌,大家長舒一口氣,又一次用默契化解了危機。
走出車間,秋雨依舊,卻不再覺得寒涼。在這條軋鋼線上,百分百的默契從不是口號,它藏在同步按下按鈕的指尖里,藏在無需提醒的動作中,藏在相視一笑的安心間。他們用這份“滿分”默契,將鋼坯鍛造成材,也在秋夜的雨幕里,書寫著屬于軋鋼人的溫暖篇章。(龍鋼公司 高艷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