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起來,我離鄉(xiāng)到外地工作,已有三十多年了。這次回寶雞,兒子說要帶我去陳倉老街轉(zhuǎn)轉(zhuǎn),說那里能看見“老寶雞的影子”,我心里頭早就盼著了,倒不是圖新鮮,是想找找年輕時在城里奔波的那些日子。
今年中秋、國慶“雙節(jié)”期間,陳倉老街精心策劃非遺打鐵花、民樂快閃、周禮樂舞等特色文旅活動,憑借豐富多元的體驗成功聚攏超高人氣,一躍成為寶雞市民及周邊游客爭相前往的熱門打卡地。
剛走到街口,我就愣住了。青石板路被雨水潤得發(fā)亮,兩旁的房子還是老樣子,磚墻上刷著“陳倉公寓”的黑字招牌,木頭窗戶帶著黃銅搭扣,連街邊的路燈都是老式玻璃罩的。最讓我眼熟的,是廣場上那臺墨綠色的蒸汽機(jī)車頭,跟我年輕時在寶雞火車站見得一模一樣。那會兒我二十出頭,常坐綠皮火車去西安閑逛,車頭一冒煙,整個站臺都飄著煤屑味?,F(xiàn)在看著這臺機(jī)車,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冰涼的鐵皮,好像還能聽見當(dāng)年“哐當(dāng)哐當(dāng)”的火車聲。
往里走,更熱鬧了。鳳翔泥塑的攤位前圍了不少人,老師傅正捏著彩泥,手里的坐虎圓滾滾的,紅耳朵、黃身子,跟我小時候在農(nóng)村廟會上見得一模一樣。那會兒母親總說,泥塑坐虎能“鎮(zhèn)宅”,每年都要給我買一個掛在床頭?,F(xiàn)在看著小孩子們圍著攤位吵著要上色,我也湊過去跟老師傅聊了兩句,他說這手藝傳了三代了,現(xiàn)在年輕人愿意學(xué),他就高興。說著還遞來一個沒上色的小泥塑,我試著涂了兩筆,手有點抖,卻想起當(dāng)年跟母親一起給泥塑描色的日子,心里頭暖烘烘的。
逛到晌午,肚子餓了,兒子拉著我去捌玖拾小吃街。剛走到巷口,岐山臊子面的酸香味就飄過來了,一下子勾起了我的饞蟲。年輕時我在廠子里上班,每逢休假回來,總要約上發(fā)小吃上一碗臊子面,那會兒的面館就在現(xiàn)在經(jīng)二路附近,面條筋道,臊子肉給得足,酸湯喝著開胃,一碗下去疲憊便一掃而光。現(xiàn)在坐在老街的小館子里,看著碗里熟悉的紅油、碎豆腐,我先喝了口湯,眼淚差點掉下來,還是當(dāng)年那個味兒!兒子笑著說我“饞哭了”,其實我是想起了跟發(fā)小蹲在面館門口吃面,嘮家常的日子,那時候雖苦,卻也踏實。
傍晚的時候,老街的燈籠亮了。彩色燈籠順著樓梯掛下來,暖黃的光映著磚墻,像極了年輕時寶雞城里的夜市。那會兒沒有這么多高樓,晚上街上掛著紅燈籠,賣糖炒栗子的、修鞋的、唱秦腔的都在一塊兒,熱鬧得很。現(xiàn)在秦腔戲臺前也坐滿了人,鑼鼓聲一響,演員們穿著花戲服登場,唱腔一出來,我就跟著哼了兩句,這是父親當(dāng)年最愛聽的《三滴血》,小時候他總帶著我去戲園子,我嫌吵,現(xiàn)在卻覺得這聲音親切得很。
走的時候,我在老街的小賣部買了一包水果糖,還是用玻璃紙包的,跟我年輕時給對象買得一模一樣。兒子說我“老頑固”,就愛念舊,可他們不知道,這老街不是什么“復(fù)古景點”,是我一腳踏進(jìn)去就能看見青春的地方,是綠皮火車的煤屑味,是臊子面的酸香味,是秦腔戲的高唱腔,是我這輩子都忘不了的老寶雞。(龍鋼公司 趙建宏)